团圆了!27岁沈阳妹子机场哭得像孩子、新加坡四代大家庭三年首聚、狮城媳妇回娘家
“三年没回家了,现在感觉特别幸福,在机场的时候我和妈妈都哭了。”
在新加坡工作的汪杨晨曦(27岁,市场企划经理)以前平均每半年就会回中国沈阳老家,但由于冠病疫情期间直飞航班取消加上隔离时间过长,她一直没有机会回家探望父母。
中国边境措施松绑,去年刚步入婚姻殿堂的她和丈夫赵珵(31岁,船舶分析师)终于有机会一起回家过年。
回忆起抵达沈阳机场那天,汪杨晨曦有些哽咽。
她说:“在等托运行李时,我从左到右在接机的人群里找我的爸妈,看到他们站在最右边,还买了束花。我想喊妈妈,但话在嘴里就喊不出声,一下就哭出来了。”
由于疫情,已经三年没回家的汪杨晨曦(左)在沈阳机场见到父母时没忍住眼泪,在父亲(右)怀里不禁哭得像个孩子。(受访者提供)
走在沈阳零下15摄氏度的集市上,烤鸡架、粘豆包等玲琅满目的小吃和热闹的市井烟火气息,勾起了她很多童年的回忆。她说,这是家乡的味道,是自己做不出来的味道。
虽然不能像孩童时代那样肆意地放鞭炮了,但她仍盼望着新年期间能有一场降雪,可以尽情地堆雪人、打雪仗,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好回忆,关于一去不复返的童年,关于曾经隔着万里的家乡。
汪杨晨曦感慨说,疫情三年家里的变化很大,家里换上了智能马桶等新家电,爸妈还专门在院子里装了秋千。
她说:“我一直想拥有一架秋千,爸妈都记在了心里。现在家里还养了只小狗,因为小时候我妈把家里的狗送人了,我之前开玩笑说没有狗我就不回家,妈妈想弥补我的遗憾,现在已经养了半年多了。”
疫情也给人留下了一些无法弥补的遗憾,她的丈夫赵珵没能在爷爷临终前赶回来,没能送爷爷最后一程。
从各自两个人,变成一家人,能够老老少少相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个新年,对于这对新婚夫妇来说,显得愈加幸福温暖。
狮城媳妇遥远牵挂
不想再错过母亲大寿
“2020年6月我父亲过八十大寿,很遗憾我没能赶回来和家人团聚,今年母亲的八十大寿,我不想再错过了。”
正月初五(1月26日)是殷蔚(49岁,理财顾问)母亲的八十大寿,在得知中国入境政策放宽后,她和丈夫一早就订好了1月16日回家的机票,想要好好和家人一起过个年,也为母亲的大寿操办一番。
三年没回江苏老家的殷蔚(右二)因为疫情错过了父亲的80大寿,这次回家过年最大的心愿,就是为母亲好好操办正月初五的80大寿。(受访者提供)
对于已经入籍新加坡的殷蔚来说,疫情期间除了隔离还有入境手续上的限制,想要回家探望父母简直难上加难,在这期间,一直都由哥哥嫂子在父母身边尽孝。
疫情前,殷蔚每年基本都回家两次,也时常把父母接来新加坡住一段时间。
上次回家还是2019年的11月,已经三年多没见到父母,让她十分感慨。
殷蔚说,回家的那一天,特别想给爸妈一个大大的拥抱,但进门时发现他们都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做菜,家里的两个冰箱里也都塞满了食材。“爸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,回去有父母在的感觉真好,有父母在就是家。”
由于南方冬天没有暖气,室内温度较低,家在江苏的殷蔚一家平时要为80岁的父母洗澡也是难题,不注意的话可能会着凉感冒。这次回来,他们带父母在过年前去酒店舒舒服服洗了除旧迎新的热水澡。
殷蔚说,儿子远在美国没能赶回来,但刚好新年落在了周末,会通过视频电话感受家里的团圆气氛。由于家里人口较少,为了热闹,通常过年会和哥哥嫂子两家人一起过。
她还说,中国人注重丧葬礼俗,不仅是因为父母到了一定的年纪,而且这场疫情也让人感受到世事无常,因此也是时候找机会和家人商讨入土为安的事宜。
对于他们来说,家是遥远的牵挂,是相聚时的温暖,也是共同承担的责任。
最年长88岁最小才七个月大
疫情煎熬已过
四代同堂齐庆新年
左顾右盼,家中长辈终于盼到冠病疫情趋缓,四代同堂团聚庆新年。
林顺明(50岁,销售经理)一家大小40多人提前在1月15日吃团圆饭,最年长的是他88岁的母亲,最年幼的是七个月大的侄孙。
林顺明一家大小40多人提前在上个星期天吃团圆饭,捞鱼生。他笑说,他和姐夫常常是聚会的摄影师,因此照片很少看到他们,这次也不例外。看到家人开心,他就心满意足了。(受访者提供)
他说:“虽然没有问母亲那天心情如何,但她肯定很开心,因为她一直问聚餐那天有谁会到场。”
以往,林顺明一家都会齐聚他的家中吃团圆饭,但侄儿去年底提议预订度假屋,全家就决定一改惯例,到樟宜公务员俱乐部度假屋聚会。
当天,家人下午4时陆续抵达,先是聊天联络感情,之后便是忙着设计兔型鱼生。
林顺明说:“这是我们家的传统,每年会根据来临一年的生肖设计鱼生。大人小孩都玩得开心……虽然我们的形状弄得有些抽象,但重点是大家都乐在其中。”
他是家中老幺,上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。母亲至今有12个孙和七个曾孙。“我的思想很传统,作为华人,我很喜欢农历新年。
过去两年,因为疫情、因为社交限制,团圆饭是各吃各的。今年,家里长辈终于能一次过看到子孙、曾孙都围绕一起吃饭。”
来临大年初一,全家人都会到林顺明的家拜年聚餐,当中包括旅居澳大利亚的侄儿一家。“还记得疫情期间,我们还得准备一个电子文档,谁要到哪个家拜年要提前报名记录,以免时间撞上,社交人数超标,会遭邻居投诉。今年终于没有这些顾虑,我想妈妈也会很期待看到一家大小在一起。”
他笑说,过去因为社交人数限制,要给所有亲戚拜年,需要八到10天的时间。“挺累的。这次一次过就搞定!”
扫码浏览
“兔年锦囊 过好年有妙招!”
相关阅读:
文:邓玮婷、安诗一
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
收看独家访谈、特约节目
了解本地新闻、疫情资讯